地坑底部鋪一層厚度為150mm的灰土并夯實。灰土的配合比(體積比)為2:8,灰土中的土料優先采用從地坑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機雜質,使用前應過篩,其粒徑不得大于15毫米。灰土施工時,應適當控制含水量,檢驗方法是:用手將灰土緊握成團,兩指輕捏即碎為宜,如土料水分過多或不足時,應晾干或灑水潤濕。灰土應拌和均勻,顏色一致,拌好后及時鋪好夯實,不得隔日夯打;
清除地坑中的浮土及雜物,邊坡必須穩定。制作地基水泥基礎:選用合適的水泥、沙和沙石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后填入地坑中,每填充200mm~250mm夯實一次,確保填充結實;當填充的混凝土深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參照圖紙),于合適位置放入地籠和穿線管(關口必須采用東西堵住,避免在施工過程中泥沙灌入管內堵塞穿線管),然后繼續填充。此時在填充混凝土時,要保證地籠或地腳螺栓垂直于水平面;路燈地基強度不小于C25,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機雜物,含泥量不宜超過3%。碎石或卵石大粒徑不宜大于50毫米;
所填充的混凝土應高于底面10mm~15mm,同時必須保證地基上表面及水泥槽上表面的水平(采用精度為0.02/1000 水平儀進行測量、誤差不超過兩個格),并進行拋光處理;
太陽能發電裝置與外部商用電網沒有連接,但能夠獨立提供供電能力的光伏發電系統稱為離網光伏發電系統,也稱為獨立光伏發電系統。離網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由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儲能蓄裝置、控制器、逆變器組成。下面對各個部分作簡單介紹。光伏發電系統總的設計原則是在保證滿足負載用電需要的前提下,確定少的太陽電池組件和蓄電池容量,以盡量減少投資,即同時考慮可靠性及經濟性。
在系統設計之前,設計者應盡量做到:
(1)設計盡量簡單化,這樣可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2)了解系統的效率,適當設計系統效率,若不合實際地把效率定在99%以上,其成 本是昂貴的。
(3)在估算負載時要考慮周到,并要有一定的裕度。
(4)反復計算核查當地的天氣資源,獲得該地區的太陽輻射能資源,對太陽輻射的錯 誤估計將會大大影響系統的作用。
(5)在設計系統前了解安裝地點,去當地考察一下,這樣對設備安置走線,保護和地 帶特性都有所了解。
不過,好的質量自然不會被運營商們放過。因此,wifi系統的初期構建成本也是一般4G監控的兩到三倍,而如果用到4g監控,初期構建成本會比較底,基本上是插電就可以遠程監控,無須自己建立WIFI機站,但是如果長時間的持續監控4G則要消耗太量的流量費用,所以4G無線網絡監控我們建議是定時的遠程巡邏式監控。
我們還有一種技術是熱點連接方式,就是除了有4G遠程傳輸技術之外,監控攝像機在周圍150米范圍內會有熱點路由功能,這一技術極大的方便了我們錄像數據,監控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記錄事**況,我們的太陽能監控攝像機一般都是安裝在比較高的立桿上,如果要機器的錄像數據,沒有這種技術一般是要用升降器拆下存儲卡,然后再拷到電腦上,而我們使用的熱點路由技術,只要帶臺有WIFI功能的筆記本,或手機,通過密碼驗證的方式進入監控攝像機就可以錄像數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