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基施工
一、太陽能監控施工地點選擇
首先對安裝施工地點氣候及周圍環境考察,確定施工方案實施的可行性。施工地點選擇遵循以下原則:
2、安裝地點必須排水順暢
3、如果距安裝地點10米內存在河流、水坑等低洼積水點,則地基點必須高于積水點50年內水位;
4、安裝地點地下不能鋪設有電纜、光纜等公共設施,影響施工安裝。
立桿地基施工:
1)、熟讀太陽能立桿地基圖紙及技術要求;
2)、拉線,劃點確定燈具安裝點,相鄰兩點直線距離誤差±0.5m;
3)、清除燈具安置處的雜物,依據地基圖,畫線確定地基坑長度及寬度。地基長邊或短邊的中心線必須垂直于路面走向。;
4)、依照太陽能立桿地基圖開挖地坑。地基坑深度的允許偏差為+100mm、-50mm。當土質原因等造成地坑深度與設計坑深度偏差+100mm以上時,超過的+100mm 部分可采用填土夯實處理,分層夯實深度不宜大于 100mm,夯實后的密度不應低于原狀土。
5)、檢查地坑是否有局部軟弱土層或孔穴,如若存在應挖除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層填實;抹平地坑四周;
節能雖小卻
對于任何一個太陽能設備來說,它的發電環節無疑都是整套系統的關鍵,這一點安防監控自然也要"入鄉隨俗"。對于一般的太陽能電池板來說,蓄電池都要在儲電一天或幾天之后才能實現正常的工作,因此這也更顯出了能源在整套供電系統中的重要。所以在整套的系統中,如何實現設備的低耗能必然成為了太陽能監控系統的關鍵話題。
對于普通的攝像機來說,耗能是人們一直關注但是并沒有太好解決的一個話題,尤其對于紅外攝像機來說,高耗能帶來的高熱量,反而成為攝像機"折壽"的重要元兇。即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對于太陽能攝像機來說,這是一個必須要避免的問題。目前,大部分的廠家采取的方式是降低設備的電壓,從而使設備采用低功率工作的模式。此外,就是縮短次要系統的運行時間,根據用戶的設定,讓設備在需要時,再實現開啟。這樣的一個工作方式,不但符合了太陽能系統所需的低耗能需求,同時,也降低了太陽能供電系統的整體壓力。
太陽能監控真的來了!!
其實,在監控系統日益便利的發展趨勢下,與新技術的結合是安防監控技術發展的重要出路,同時也是將新技術的優勢發揮到大化的重要方式。這兩年太陽能板的技術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別是在民用領域太陽能電池板的光電轉換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及太陽能蓄電池的技術的更新,讓大功率蓄電,長時間陰雨天續航供電成為了可能,太陽能控制器技術的發展進頻,也都讓太陽能技術穩定的應用于監控安防領域拓實了基礎。使用的太陽能供電產品應用于安防監控領域,將為安防領域的拓展提供更廣闊的可能。
太陽能監控可應用的場所:城鄉取電不方便的重點治安監控區域、高速公路路況監控、施工工地監控、礦區監控、太型輸變電站監控、重點電控、森林防火監控、遼闊邊界監控、水利設備監控、大型種植養殖場所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