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載功率確定:
確定太陽能發電功率及配置的前提是確定前端需要供電設備(負載)的功率及耗電量。通過實驗檢測手段我們可以確定負載的總功率P1,P1主要包括:攝像機及其加熱器和無線設備功率以及逆變器轉化的功率損失。實驗檢測得到的總功率P1,由此可以確定負載的日耗電量W1為:W1= P1*24.
若太陽能電池板和蓄電池組采用12V供電系統電壓,則負載設備日耗蓄電池電容量:Q1=W1/12V=2*P1(AH)
太陽能電池方陣設計:根據負載設備日耗電量以及系統采用離網供電方式計算太陽能電池板數量。本設計擬采用單組電壓為12V,單塊功率為P2(W)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忽略充電損耗的情況下,按每天平均日照時間3h計算,則單塊太陽能板的日發電量為:
P2*3=3*P2 (Wh)
一般情況下充電損耗比率為10%左右,那么單塊太陽能板的實際日發電量為:2.7* P2.
因此需要太陽能板的數量:
n=W/2.7P2≈9 *P1 /P2.
注: (設計時采用進一法取整).
如果考慮到設計系統為離網光伏發電系統,保證系統在冬天發電量比較低的情況下應考慮冬天日照時間每天為2.5小時 ,則:n≈11*P1/P2.
如果考慮陰雨雪天及衰減、灰塵、充電效率、霧霾等的損失等情況下的損失,以及考慮到陰雨天用電之后的蓄電池充電,應根據充滿蓄電池天數相應增加太陽能電池板設計數量.
注:按照3天陰雨天電池板數量相應增加50%左右考慮.
說起網絡監控的優勢,恐怕大家都會不假思索的認為,監控跨度大,應用廣、管理維護方便。而如果我們要加上無線網絡監控的話,估計有不少的人又會馬上跟上--安裝和維護方便。那么如果我們再問,哪里方便?--架線方便···那么電線呢?于是,太陽能不緊不慢的亮相了。而這也是太陽能在安防應用中,為必要的地方。
太陽能監控實現要邁哪些坎?
自從網絡監控問世以來,安防監控一夜之間便將自己的領域擴向了荒郊野外。在諸多的深山老林中,安防監控也為自己迎來了更多的挑戰。于是,利用太陽能進行視頻監控,無疑可以將這些挑戰騰空越過。那么,使監控"飛起來"的過程中,有需要哪些技術的支持呢?
WIFI還是4G?小差別藏大差價
對于無線網絡來說,網絡信道的先把也顯得尤為重要。也許有的朋友會問,網絡信號的選擇會跟太陽能監控的選擇有關系?這不是傳輸上該考慮的事情么?哎,其實,關系還真得不小。
首先我們來看看wifi技術和4g網絡的區別。雖然同為無線網,但是受制于發展時間與特點的區別,二者還是有著很強的互補性的。對于wifi傳輸來說,信號的隔斷是wifi網絡信號受影響大的因素之一。因此,如果監控地點處在偏遠的郊區,而且監控點到監控中心之間沒有太多的建筑或者山溝阻隔的話,那么wifi網絡畫質傳輸的優勢便可以大化的發揮出來。當然,如果要是在傳輸的路徑中,有多重的阻隔的話。那么恐怕也只能用4g網絡來完成監控的實現了。